[遠距離一年八個月]
其實遠距離沒那麼可怕,可怕的是這一年八個月經歷懷孕後期的種種不適跟不安、一個人日本搬回台灣、生小孩、新工作、健康問題,跟娘家一起帶新生兒直到馬克一歲四個月。最孤單的時候是小孩3d時爸爸在月子中心打包行李要回德國。
這中間有太多故事跟掙扎、無數一個人半夜爆哭(確切來講是跟寶寶一起哭)的日子,即便搬來德國了,時不時也會懷疑這是不是對的選擇跟下一步怎麼走。包括馬克到底幼稚園要上德國本地還是雙語(英德?日德?)、我什麼時候繼續工作、孩子爸工作問題、會在德國多久等等,其實我們一點頭緒都沒有,親友關心時我內心都想,哎呦不知道啦下個月全家搬去印度都有可能。
孩子爸上禮拜問我: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我也是台灣人,我們的生活跟相處模式會不會不一樣?我回:我幾乎沒在想你是日本人這件事,不管我們住哪用什麼語言溝通,對我來講你就是你,我們在一起生活就是這樣(哇嗚好感人我要成為異國戀部落客了嗎☺️)。跟risk taker結婚我也變成risk taker,全家都risk taker~
到底該不該遠距離、婚姻家庭事業怎麼平衡,我慢慢體會到找出自己跟對方共同的原則最重要,如此才有辦法衡量每個選項的好壞。對我而言是我們兩個都不能覺得自己在犧牲,也不能覺得對方在為了自己犧牲,不然只有成天吵架的份。
讓我決心來德國的因素很多,最關鍵的大概是盪鞦韆哈哈。每次休假獨自來德國找孩子爸玩,路過公園看到其他爸媽幫小孩推鞦韆就會覺得,真幸福。回台灣後我問自己,如果我放棄工作去德國,我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嗎?每天問每天想,有一天我突然很確定,這一點也不犧牲,沒有三個人在德國盪鞦韆才是犧牲我自己&馬克最珍貴的這幾年!
上禮拜實現德國三人盪鞦韆夢想,一直在腦海裡想像中的事情突然成真了,果然是平平淡淡的理所當然一樣☺️
#但爸爸沒事就在台灣便利商店大便而避免我們家的時候就覺得果真是日本人🤦♀️